設計者:柳頤庭老師
教學領域 | 藝術與人文-表演藝術 | 教學對象 | 國小高年級 | |||
教學主題 | 鏡中人-肢體對稱 | 教材來源 | 自編教材 | |||
設計者 | 柳頤庭 | 教學節數 | 2節(80分鐘) | |||
教 學 理 念 | ||||||
「對稱」是以一個點或一條線為基準,上下或左右排列形狀完全相同的形體,也是美的十項原則之一,不論是藝術表現手法或在日常生活中都極為常見。此教學活動主要讓兒童認識對稱的意義,並且發揮群體創意,將對稱融入於肢體動作中,激發兒童的創造思考與集體創作的能力。 | ||||||
教 學 目 標 | ||||||
具體目標 | 分段能力指標 | |||||
1. 能了解對稱的意義。 2. 能以肢體動作表現對稱。 3. 能創作出以對稱為主題的表演。 4. 能欣賞表演活動,並給予回饋和鼓勵。 | 1-3-3 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、形式,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。 1-3-4 透過集體創作方式,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。 3-3-11 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,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。 | |||||
教學準備 | 1. 教師:準備對稱圖片。 2. 學生:各組準備一面鏡子。
| |||||
教 學 活 動 | ||||||
對應指標 | 教學內容 | 時間 | ||||
1-3-3 | 活動一:鏡中人 一、準備活動 1. 教師拿出對稱圖片,問學生從圖片中發現了什麼? 2. 學生回答發現圖片中有對稱的規律性,則教師接續說明對稱的意義:「對稱」是以一個點或一條線為基準,上下或左右排列形狀完全相同的形體。 3. 教師讓學生發表藝術品或日常生活中對稱應用的實際例子。
二、發展活動 1. 各組學生拿出鏡子,每位成員輪流對鏡子做表情,並說說看在鏡子中看到了什麼?發現了什麼? 2. 學生發現了自己與鏡中人其實就是以鏡子為基準的對稱關係。 3. 各組推派兩位代表,一人為「自己」,另一人為「鏡中人」,表演出對稱的肢體動作。
三、綜合活動 教師總結對稱的意義,並且預告下次各組須創作出以對稱為主題的 表演,可以為肢體動作或是小短劇……等自由發揮。
《第一節結束》 |
10分鐘
25分鐘
5分鐘 | ||||
1-3-3 1-3-4 3-3-11 | 活動二:大展身手 一、準備活動 教師讓各組的對稱表演做最後的討論與整理。
二、發展活動 1. 各組上臺做對稱表演,並且在表演完後推派代表說明創作想法與心得。 2. 一組表演完後,其他各組給予同儕回饋與鼓勵。
三、綜合活動 教師總結各組表演並給予回饋與鼓勵,再提出對稱為美的十項原 則之一,在日常生活中相當常見,且為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,鼓 勵學生日後可利用此技巧從事各項藝術創作。
《第二節結束》 |
5分鐘
30分鐘
5 |